一个好问题,记得包含以下关键要素:
要素 | 说明 |
|---|---|
时间 | 指定数据的时间点或范围,例如“最近 7 天”、“去年劳动节那一天”、“过去 30 天内”、“1 月 18 日那一周”等。 |
指标 | 指定需要查询的一个或多个指标,例如“GMV”、“订单量”等。 |
筛选条件(可选) | 指定数据的统计维度,例如“按省份”、“按一级类目和二级类目”等。 |
统计方式(可选) | 指定数据的统计方式,例如“XX 有多少个?”、“总和”、“平均值”、“最大值”、“周环比”、“年同比”等。 |
呈现方式(可选) | 支持表格以及折线图、柱状图、饼图等常见的数据可视化。 |
细分场景 | 提问建议 |
|---|---|
最大、最小、排序、同环比等计算 | 同环比最好指定需要对比的时间粒度。 |
常见计算指标(例如xxx率)的计算公式理解 | 大模型的公域知识可以理解一些场景的计算指标,例如,大模型可理解“利润率”=总利润/总销售额;但其他的 xxx 率不一定在大模型的公域知识范围内,那么有可能就会理解失败。 |
细分场景 | 提问建议 |
|---|---|
非常模糊的提问 | 避免非常模糊的提问。 |
意图模糊的提问 | 如果使用智能分析Agent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意图模糊的提问,您可以尝试:
|
记不清具体维度值 | 当您对需要进行筛选的维度值不清晰时,可以用“包含”提问。 |
我负责的区域的销售额是多少”这种包含了不明确的人员指代(“我”)的提问。刘优负责的区域的销售额是多少”、“区域经理刘优负责的区域的销售额是多少”。使用智能分析Agent进行提问时,一次问题交互过程中不要包含多个意图。即一个问题就查询一个数据。
错误示例:2024年利润最高的top 10 产品是哪个?这些产品的利润、销售额 年同比,月环比 分别是多少?年同比上涨幅度最大的是哪个产品?——这个示例中,一次问题交互过程中包含了多个细分意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