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.
导航
数据查询异常检测
最近更新时间:2025.09.25 22:20:16首次发布时间:2025.09.25 22:20:16
复制全文
我的收藏
有用
有用
无用
无用

DataFinder为您提供新版数据查询的异常检测和异常点智能归因能力,在使用高级分析工具-事件分析或看板查询数据时,DataFinder会通过算法预测数据范围,标记其中的数据异常点,并提供对应的异常分析报告,可提升您对指标波动的敏感度,快速定位问题,帮助深入理解数据变化原因。本文为您介绍新版数据查询异常检测功能的操作要点。

注意事项
  • 当前此功能仅高级分析-事件分析和看板功能可使用。
  • 当前此功能默认关闭,如果您希望使用此功能,可联系火山引擎技术支持人员申请打开功能开关。
  • 当前数据查询时间粒度为分钟、5分钟级别的粒度时,暂不支持使用异常检测功能。

操作步骤

以下以在事件分析中使用异常检测功能为例,为您示例详细的操作步骤。

  1. 申请打开异常检测功能开关后,在使用事件分析工具查询数据时,您可以在查询结果图表上看到异常检测的配置入口。

  2. 单击异常检测的设置按钮,可配置异常归因的置信区间和回溯天数。
    Image

    • DataFinder会取回溯天数内的数据进行计算,预测拟合出当前查询时间范围内的数据并以虚线显示在图中。
    • 虚线背后颜色较浅的色带表示符合预期的数据范围,色带的宽度由“置信区间”来决定。置信区间默认为95%,取值范围 80%~99%。
      • 置信区间数值越大,表示宽容度越高,则更多的实线上的实际数据就会出现在色带范围中。
      • 而那些没有出现在色带范围内的实线上的数据点,则会被标记为“异常”点,以红色高亮点显示,可以通过微镜功能查看。
  3. 单击查询结果图表中实线中的红点,唤起显微镜弹窗,单击其中的“异常点智能归因”,即可在右侧查看该异常点的归因分析报告。
    Image
    其中关键分析指标的说明如下。

    异常归因指标

    指标说明

    指标解读技巧

    观察期指标值 & 基准期指标值

    分析报告中会为您展示当前异常点观察日期的指标取值,以及相较于某个基准日期指标值的增幅。以下图为例:
    Image

    • 观察日期是09-23,指标页面访问事件的总PV值为11459;基准日的指标页面访问事件的总PV值为2460;因此,观察日相较于基准日,指标值提升了79%,即,(11459-2460)/11459
    • 默认基准日为观察日的前一个时间点,您也可以手动修改观察日和基准日的日期,DataFinder会自动为您计算对应的指标增幅。
    1. 您可以查看观察日的指标值后,调整基准日的日期,查看观察日的指标相对基准日的指标的变化幅度是否符合预期。
      • 如果变化符合预期,则可能不是一个真实的异常点,
      • 如果变化不符合预期,可继续后续步骤,继续查看产生异常的主要事件属性是什么。
    2. 您可以结合业务实际情况,选择可能对指标异动有影响的事件属性,然后根据报告展示的TOP正向贡献和负向功能的事件属性,进一步分析指标异常的原因。

    维度拆解

    • 您可以在维度拆解的下拉框中选择需要拆解细分析的属性,可选的属性包括指标事件的事件属性、事件公共属性。
    • 选择好属性后,DataFinder会计算其中各属性的取值,对于异常归因的同向贡献和负向贡献度,并分别对所有属性的所有取值的同向贡献度、负向贡献度进行排序,在报告上方展示TOP5的同向贡献度、负向贡献度的属性取值。

      说明

      • 同向贡献:指属性取值与整体异常变化方向一致,加剧了异常的产生。
      • 负向贡献:指属性取值与整体异常变化方向相反,缓解了异常的产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