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运用火山引擎多云CDN的智能调度与容灾功能,以应对因单一云服务商CDN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或体验下降问题。通过本实践,您将掌握构建高可用跨云CDN架构的方法,从而有效规避单点故障,确保业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。
在现代互联网业务中,内容分发网络(CDN)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终端用户的访问体验。保障CDN服务的长期稳定运行,是技术团队需要持续深耕的核心课题。
然而,许多企业在CDN建设初期,往往会选择单一的云服务商。这种模式虽然部署简单,但也埋下了巨大的单点故障风险。一旦该服务商的核心CDN节点不可用(例如,因网络抖动、配置错误、发生欠费或遭受攻击而导致服务不可用),将直接对业务造成冲击,甚至可能导致业务全面中断,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。
对于业务而言,CDN故障的具体影响包括:
因此,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的跨云CDN架构,有效应对单点故障,成为企业保障业务稳定性的关键。
火山引擎多云CDN产品提供了智能调度与容灾能力,旨在帮助客户从容应对单一云服务商的CDN故障,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。
多云CDN调度与容灾方案的核心在于,在传统的“用户 - CDN - 源站”访问链路中,引入了一个智能调度层。

其工作原理如下:
基于DNS的智能调度
当用户发起访问请求时,多云CDN会根据预设的调度策略(例如,按地理位置、运营商、时间段等),将用户的请求按权重比例解析至不同云服务商的CNAME地址。
全方位的健康检查
多云CDN通过全球分布的拨测节点,对各云服务商的CDN节点进行持续的健康检查,确保用户请求被精准地分配到状态正常的CDN节点进行处理。
自动化的容灾切换与恢复
当健康检查发现监测某个云服务商的节点出现异常(例如,响应超时、异常状态码过多)时,可用性优先策略会立即触发。
多云CDN会自动将分配给故障云服务商的流量,平滑地切换到其他健康的云服务商。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。待故障云服务商恢复服务后,系统会自动将流量切回,恢复原有的调度策略。
容灾切换在 区域+运营商 维度进行。
示例
假设静态策略为:
- 默认-中国内地:云服务商A 60%、云服务商B 40%、云服务商C 0%。
- 北京-移动:云服务商A 20%、云服务商B 20%、云服务商C 60%。
当系统判定云服务商B在北京-移动不可用时,北京-移动的流量分配规则将变为:云服务商A 25%、云服务商B 0%、云服务商C 75%;非北京-移动的流量分配规则不变。
更多技术细节,请参见文末的常见问题。
以下步骤将指导您如何配置多云CDN的容灾调度功能。
静态策略是流量调度的基础,它定义了在正常情况下,流量如何在不同的云服务商之间进行分配。

您可以根据业务需求,设置为主备模式(例如,云服务商A 100%,云服务商B 0%)或负载均衡模式(例如,云服务商A 60%,云服务商B 40%),并支持添加更精细化的策略,例如针对特定区域或运营商设置独立的流量分配规则。
示例:
您可以针对“上海”(区域)设置策略、针对“联通”(运营商)设置策略、针对“北京移动”(区域运营商)设置策略。
可用性优先策略是实现自动容灾的核心。它通过健康检查来判断云服务商的可用性,并在发现故障时自动切换流量。
在已创建的调度实例中,进入 调度策略 标签页,单击 可用性优先策略。
创建策略时,勾选 流量自动切换,并配置告警、容灾、拨测方式、判定条件等参数。
说明
流量自动切换 是实现自动容灾的关键,请务必开启。

详细操作指引,请参见配置可用性优先策略。
为了达到最佳的容灾效果,请重点关注以下配置项:
配置完成后,您可以通过模拟故障来验证容灾切换的效果。
dig和curl命令(或者拨测方式),持续观察业务域名的DNS解析变化和资源访问情况。准备观察脚本。
在一台网络环境稳定的Linux或Mac设备上,使用以下脚本进行持续监控(请将脚本中的域名和URL替换为您的实际业务信息):
#!/bin/bash # test_mcdn.sh while true; do dig example.com @180.184.1.1 dig example.com date curl -sv --connect-timeout 3 http://example.com/static/1KB.txt -o /dev/null sleep 5 done 2>&1 | tee /tmp/test_mcdn.log
说明
180.184.1.1为PublicDNS地址,用来观察当前网络环境在PublicDNS的解析情况。执行测试。
dig命令会返回CDN A的CNAME,curl命令会成功下载资源。dig的输出切换为CDN B的CNAME,并且curl命令持续成功。dig的输出是否恢复为CDN A的CNAME。以某多云CDN客户的App为例。在某次云服务商故障发生后,多云CDN的监控系统立即感知到其服务可用率出现断崖式下跌。通过遍布全球的拨测节点,多云CDN迅速定位到故障源于某云服务商CDN节点。

在确认故障后,多云CDN的智能调度系统自动触发了容灾切换,将原本分配至该云服务商的流量实时切换到其他备用云服务商,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0分钟且无需人工干预,有效保障了客户App的业务连续性。
在DNS解析链路中增加一层CNAME,确实会带来额外的DNS查询开销。但是,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“冷解析”的场景下,即Local DNS没有缓存解析结果时。在这种情况下,延迟大约会增加20%左右。对于“热解析”(即Local DNS有缓存),由于无需向上递归查询,增加的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考虑到互联网上绝大部分DNS查询都是热解析,因此对最终用户的实际访问体验基本无影响。
容灾切换的生效时间主要由三部分组成:故障发现时间、处理延迟和DNS TTL生效时间。
可用性优先策略的优先级最高。
对于静态调度策略,根据策略范围的精细程度来确定其优先级。范围越精细,优先级越高。
例如,在以下静态策略中,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:
“北京移动”策略 > “北京”策略 > “移动”策略 > “中国内地”策略。
更多信息,请参见调度策略概述。
当某个云服务商的CNAME因可用性问题触发告警时,多云CDN会自动将该故障云服务商的流量份额,依据其他健康云服务商在静态策略中预设的流量比例,进行重新分配。
更多信息,请参见流量自动切换规则说明。